智慧井盖系统暴雨防控方案:实时监测水位压力,联动预警防井盖顶起-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9-29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暴雨致市政管网水位暴涨易顶起井盖形成安全隐患,传统井盖依赖人工巡查滞后。智慧井盖系统通过 “感知 - 联动 - 防护” 全流程防控:感知层集成投入式 / 超声波水位传感器(精度毫米级)、顶推力 / 应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位(10 分钟升 50cm 触发预警)、压力(超 300N 预警)数据,部分加流速 / 倾角传感器辅助判断。联动层依托边缘计算预设三级预警(黄色 LED、声光 + 电子锁闭、紧急告警 + 备用通信),断网时本地响应;云端联动市政排水平台,整合数据划定内涝风险区,调度泵站提频、分配应急资源。防护层 “主动 + 被动” 结合:主动用电磁锁(锁闭力 800-1200N)、压力平衡阀减压;被动采用咬合式结构、球墨铸铁 / SMC 复合材料增强抗顶起能力。实践中,暴雨期间智慧井盖预警精准度达 98%,防顶起成功率 100%,内涝缓解速度提升 50%,未发生人员伤亡,为城市暴雨防控与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暴雨天气是市政排水系统的 “大考”,短时强降雨常导致管网水位骤升、水流速度激增,不仅易引发城市内涝,更可能因管网内压力过大将井盖顶起,形成 “马路陷阱”,对行人、车辆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传统井盖缺乏监测与防护能力,只能依赖人工巡查,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能被动处置。而智慧井盖系统通过内置多维度传感器与智能联动模块,在暴雨期间可实时采集井盖下方水位、压力数据,同步联动市政排水平台触发预警,甚至主动采取防顶起措施,成为暴雨内涝防控与公共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


一、感知层:实时捕捉管网水位与压力的动态变化

智慧井盖系统应对暴雨的核心前提,是具备精准、实时的 “感知能力”—— 通过在井盖内部或连接结构中集成水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时捕捉管网内水位上升速度与水流压力变化,为后续预警与防护提供数据基础。


在水位数据采集方面,智慧井盖搭载的水位传感器多采用投入式或超声波式设计,适配井盖下方狭窄、潮湿的安装环境:投入式水位传感器通过探头直接接触水体,可实时测量井盖下方管网内的水位高度,精度可达毫米级,且具备抗污水腐蚀、防泥沙堵塞的防护涂层,即使在暴雨导致管网内高浊度、高杂质的工况下,仍能稳定输出数据;超声波水位传感器则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至水面,根据反射时间差计算水位,无需接触水体,适合易淤积、易结垢的管网场景。两类传感器均支持分钟级甚至秒级数据采集,能精准捕捉暴雨期间管网水位 “骤升” 特征 —— 例如当传感器监测到水位在 10 分钟内上升超过 1250px,或水位已接近井盖底部(距离井盖不足 250px),即触发一级水位预警,提示内涝风险加剧。


在压力数据采集方面,智慧井盖重点监测两类压力:一是管网内水流对井盖的 “向上顶推力”,二是井盖自身的 “承压状态”。顶推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井盖与井座的连接缝隙处,通过压力应变片感知水流冲击产生的向上作用力,当顶推力超过井盖自重与锁闭装置的合力(通常设定为 300-500N,具体根据井盖尺寸与材质调整)时,立即触发压力预警;承压状态传感器则集成在井盖结构内部,监测井盖因外部车辆碾压、内部水流冲击产生的应力变化,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井盖结构损坏。例如,某品牌智慧井盖的顶推力传感器可实时输出 0-1000N 的压力数据,当监测到顶推力从正常的 50N 骤升至 420N 时,系统可判断管网内已形成 “顶起风险”,迅速启动后续措施。


此外,部分高端智慧井盖系统还会集成水流速度传感器与倾角传感器,形成 “水位 - 压力 - 流速 - 倾角” 的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水流速度数据可辅助判断管网排水效率(如流速低于 0.5m/s 可能存在堵塞,加剧水位上升);倾角传感器则能直接监测井盖是否已发生倾斜或位移(如倾角超过 5° 即判定为 “异常状态”),避免因传感器故障导致的预警滞后。例如,在 2023 年某城市暴雨过程中,某路段智慧井盖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到井盖已倾斜 12°,同步结合水位、压力数据,判定为 “部分顶起”,立即触发现场声光报警与平台预警,为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联动层:打通 “数据 - 预警 - 调度” 的闭环响应

智慧井盖系统采集的水位、压力数据并非孤立存在,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边缘计算 + 云端联动”,将数据转化为即时预警与调度指令,联动市政排水平台、现场警示设备形成闭环响应,避免 “数据孤岛” 导致的防控失效。


(一)边缘计算:本地快速触发初级预警

为应对暴雨期间可能出现的网络信号不稳定(如基站被淹、信号中断),智慧井盖内置边缘计算模块,可在本地实现数据分析与初级预警,无需依赖云端平台。边缘计算模块会预设多套预警阈值,根据实时采集的水位、压力数据自动匹配:


三级预警(关注级):水位上升速度>50px/min,或顶推力>200N,此时边缘计算模块触发井盖自带的黄色 LED 警示灯,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观察,同时将数据上传至平台;

二级预警(警惕级):水位距离井盖底部<500px,或顶推力>350N,边缘计算模块启动红色 LED 警示灯与蜂鸣器,形成声光双重警示,同时自动锁定井盖的电子锁闭装置(如电磁锁、机械锁舌伸出),增强防顶起能力;

一级预警(紧急级):水位距离井盖底部<250px,或顶推力>450N(接近井盖防顶起极限),边缘计算模块除强化现场警示与锁闭外,还会通过内置的 4G/5G 通信模块(独立于市政网络的备用信道)向附近运维人员的移动端 APP 推送紧急告警,包含井盖精确位置(经纬度误差<5m)与风险等级。


例如,2024 年某城市暴雨期间,某主干道智慧井盖在 15 分钟内连续触发三级、二级预警,边缘计算模块在网络短暂中断的 3 分钟内,仅通过本地声光警示与电子锁闭,就避免了井盖被顶起的风险,待网络恢复后,数据才同步至市政平台,确保了 “断网不断预警”。


(二)云端联动:支撑市政排水系统全局调度

当智慧井盖的水位、压力数据上传至市政排水平台后,平台会将其与管网 GIS 地图、泵站运行数据、降雨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 “单点预警” 向 “全局调度” 的升级:


一是内涝风险区域划定:平台根据多个智慧井盖的水位数据,在 GIS 地图上标注 “高风险区”(多个井盖触发一级预警)、“中风险区”(单个井盖一级预警或多个二级预警),直观展示内涝蔓延趋势,为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提供依据。例如,当某片区 5 个相邻的智慧井盖均监测到水位超警戒值,平台可判定该区域已形成 “局部内涝”,自动推送信息至交警部门,建议封闭相关路段;


二是排水泵站联动调度:平台将智慧井盖的水位数据与泵站进水口水位数据关联,当某区域智慧井盖水位持续上升,且泵站进水口水位较低时,平台自动向泵站发送 “提频运行” 指令,提升泵站抽排能力,加速管网排水,缓解该区域水位压力。例如,某城市暴雨期间,市政排水平台通过智慧井盖数据发现城东片区管网水位骤升,立即指令该片区 2 座泵站从 “工频运行” 切换为 “超频运行”,抽排能力提升 40%,1 小时后该区域智慧井盖监测到水位下降 625px,顶推力从 480N 降至 280N;


三是应急资源精准调配:平台根据智慧井盖的预警等级与位置,自动生成应急处置工单,分配给就近的运维团队,工单中包含井盖位置、风险类型(如 “水位高 + 顶推力大”)、建议处置措施(如 “现场值守 + 辅助排水”)。例如,某运维团队通过平台工单,在 15 分钟内抵达某触发一级预警的智慧井盖现场,通过架设临时抽水泵加速排水,同时设置物理隔离围挡,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


三、防护层:主动与被动结合,筑牢井盖防顶起防线

智慧井盖系统不仅能 “预警”,更能通过 “主动防护 + 被动加固” 的双重措施,从物理层面防止暴雨期间井盖被水流顶起,解决 “预警后如何处置” 的关键问题。


(一)主动防护:电子锁闭与压力平衡技术

主动防护的核心是 “主动抵抗” 水流顶推力,或 “疏导” 管网内压力,从源头降低顶起风险:


电子锁闭装置:智慧井盖在井座与井盖连接处设置电磁锁或电机驱动式机械锁,当边缘计算模块监测到顶推力超过阈值(如 400N)时,自动触发锁闭指令 —— 电磁锁通电后产生强磁力,将井盖与井座紧密吸附;机械锁则通过电机驱动锁舌伸出,插入井座的锁孔中,形成机械咬合。这类锁闭装置的锁闭力可达 800-1200N,远超一般水流顶推力,即使管网内压力骤增,也能牢牢固定井盖。例如,某型号智慧井盖的电磁锁在通电后,锁闭力达 1000N,可抵御 1.2m 水深产生的顶推力,完全覆盖暴雨期间多数管网的压力场景;


压力平衡阀:部分智慧井盖在顶部或侧面设置压力平衡阀,当管网内水位上升导致压力超过设定值(如 0.05MPa)时,平衡阀自动开启,将管网内的部分压力通过排气孔释放,同时避免雨水倒灌。压力平衡阀相当于为管网 “减压”,间接降低水流对井盖的顶推力,与电子锁闭装置形成 “一疏一堵” 的协同防护。例如,在暴雨导致管网内形成 “水锤效应”(压力瞬时骤升)时,平衡阀可在 0.5 秒内开启,将压力从 0.08MPa 降至 0.04MPa,有效缓解井盖承受的顶推压力。


(二)被动加固:结构设计与材质升级

被动加固则通过优化井盖结构与选用高强度材质,提升井盖自身的抗顶起能力,作为主动防护的补充:


防顶起结构设计:智慧井盖摒弃传统 “平面接触” 的连接方式,采用 “阶梯式” 或 “咬合式” 井座设计 —— 井座内侧设置环形凸起,井盖底部对应设置环形凹槽,两者相互咬合,形成 “机械防脱” 结构。即使水流顶推力超过锁闭装置的承受极限,咬合结构也能阻止井盖完全脱离井座,最多仅发生小幅倾斜,避免形成 “完全缺失” 的危险状态。例如,某城市采用的咬合式智慧井盖,在模拟测试中,即使顶推力达到 1500N(远超实际场景),井盖也仅倾斜 8°,未完全脱离井座;


高强度材质选用:智慧井盖主体采用球墨铸铁、SMC 复合材料等高强度材质,替代传统灰口铸铁 —— 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可达 420MPa 以上,是传统灰口铸铁的 3 倍;SMC 复合材料的密度仅为铸铁的 1/5,但抗压强度可达 150MPa,且具备抗腐蚀、抗老化特性。高强度材质不仅提升井盖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能增加井盖自重(如直径 700mm 的球墨铸铁智慧井盖自重达 80kg,远超传统井盖的 50kg),通过 “自重 + 锁闭” 双重作用抵御顶推力。


四、实际应用:从技术落地到效果验证

智慧井盖系统的防顶起与预警能力,已在多地暴雨防控实践中得到验证,成为市政排水系统的 “智慧哨兵”。


以 2023 年南方某省会城市的暴雨应对为例,该城市在主城区 1200 余处易涝路段、立交桥下安装了智慧井盖系统。在当年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系统表现出显著的防控效果:


实时预警精准度:暴雨期间,共有 32 处智慧井盖触发一级预警,217 处触发二级预警,平台根据这些数据快速划定了 5 个 “高风险内涝区”,并提前 30 分钟向周边居民推送避险提示,相关路段交通管制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防顶起效果显著:在顶推力最大的某立交桥下智慧井盖,监测到的最大顶推力达 520N,系统自动触发电磁锁闭与压力平衡阀,井盖始终保持稳定,未出现倾斜或位移;而相邻未安装智慧井盖的普通井盖,有 2 处被顶起,因提前通过智慧井盖数据预判,运维人员已在周边设置围挡,未造成安全事故;


调度协同高效:平台通过智慧井盖的水位数据,发现城西片区管网水位上升速度远超其他区域,立即指令该区域 3 座泵站满负荷运行,并调度 4 台移动抽水泵车前往支援,2 小时后该区域智慧井盖水位数据显示下降趋势,内涝缓解速度比往年提升 50%。


另一案例来自北方某工业城市,该城市在老城区改造中,为 600 余处智慧井盖增加了 “水位 - 压力 - 流量” 联动分析功能。在 2024 年夏季暴雨中,系统通过分析某路段智慧井盖的水位上升速度(75px/min)与压力变化(每 10 分钟增加 50N),预判该路段管网可能存在堵塞,导致排水不畅,平台立即指令运维人员前往排查,发现是管网内建筑垃圾堵塞,及时清理后,该路段智慧井盖的水位与压力数据迅速恢复正常,避免了内涝与井盖顶起风险。


五、总结与展望

在暴雨天气导致市政排水管网水位暴涨的场景下,智慧井盖系统通过 “感知 - 联动 - 防护” 的全流程设计,不仅能实时采集井盖下方的水位、压力数据,更能通过边缘计算与云端联动触发精准预警,结合电子锁闭、压力平衡、结构加固等措施,有效防止井盖被水流顶起,为城市内涝防控与公共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未来,随着智慧水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慧井盖系统还将实现更多升级:一是与数字孪生管网模型联动,通过实时水位、压力数据优化模型参数,更精准地预测内涝蔓延与井盖顶起风险;二是引入 AI 算法,通过学习不同降雨强度、管网工况下的预警数据,自主优化预警阈值与防护策略,提升自适应能力;三是与城市应急广播、导航系统对接,当智慧井盖触发预警时,自动在导航地图上标注危险区域,同步通过应急广播提醒周边人员,形成 “全场景覆盖” 的安全防护网络。最终,智慧井盖系统将成为市政排水系统智慧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公共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