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 pH 值、COD、氨氮等不同监测指标,在线水质监测设备该如何选择适配的检测技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精度要求?-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10-28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线水质监测设备针对 pH 值、COD、氨氮等指标,需结合水体特性与场景精度要求选择适配检测技术。pH 值监测:常规水体用玻璃复合电极法(精度 ±0.01pH,带温度补偿),复杂水体(工业废水、高盐水)用特种玻璃 / 固体电极法(耐酸碱、抗干扰),高精度场景(饮用水源地)用差分电极法(精度 ±0.001pH,恒温控制)。COD 监测:低浓度清洁水体(饮用水源地)用紫外吸收法(无试剂,精度 ±5%),中浓度常规污染水体(市政污水)用重铬酸钾消解 - 光度法(符合国标,精度 ±8%),高浓度工业废水用重铬酸钾滴定 / 电化学氧化法(抗干扰,精度 ±10%-12%)。氨氮监测:低干扰水体用纳氏试剂法(成本低,精度 ±5%),含余氯水体用水杨酸法(耐余氯,精度 ±6%),高干扰水体(工业废水)用电极 / 流动注射法(抗浊度重金属,精度 ±7%-8%)。同时需结合环保监管、工艺控制、生态监测等场景制定选型策略,注意避免精度过剩、重视干扰处理等,确保监测精准与经济高效。

在线水质监测设备的精度与可靠性,取决于检测技术与监测指标、应用场景的适配性。pH 值、COD(化学需氧量)、氨氮作为水质监测核心指标,其检测技术需结合水体特性(如杂质含量、污染浓度)与场景精度要求(常规 ±0.01pH/±5% COD,严苛 ±0.001pH/±3% COD)选择,才能实现精准监测。


一、pH 值监测:按水体环境选电极技术

pH 值反映水体酸碱平衡,核心检测技术为电极法,需根据水体腐蚀性、温度波动、杂质含量适配类型。


1. 常规水体(市政污水、居民区排水)

适配技术:玻璃复合电极法

原理:通过玻璃电极与参比电极复合结构,测量氢离子活度,精度 ±0.01pH,响应时间≤2 秒,满足 6.5-8.5 常规 pH 范围监测。

选型要点:优先选带温度补偿(0-80℃)的电极,抵御水温波动影响;易产生气泡的场景(如曝气池)选平头电极,避免气泡附着;电极材质选高硼硅玻璃,耐受常规有机物侵蚀。


2. 复杂水体(工业废水、高盐水体)

适配技术:特种玻璃电极 / 固体电极法

耐酸碱玻璃电极:锂玻璃材质,耐受 pH 0-14 极端环境,适用于化工、电镀废水,精度 ±0.02pH,抗重金属腐蚀;

固体电极:陶瓷敏感膜,无需参比液,避免高盐水体(如海水)中氯离子干扰,精度 ±0.01pH,寿命比常规电极长 30%。

选型要点:配自动清洗系统(2 小时 / 次),防止金属氧化物结垢;高盐场景选抗氯涂层电极,保护参比体系。


3. 高精度场景(饮用水源地、制药用水)

适配技术:差分电极法

原理:三电极结构(测量 + 参比 + 接地),消除干扰与温度漂移,精度 ±0.001pH,适配饮用水源地 6.5-8.5 严格范围监测。

选型要点:带恒温控制(±0.1℃),降低温度影响;数据传输用 4-20mA 模拟信号,避免干扰导致偏差。


二、COD 监测:按污染浓度选氧化技术

COD 反映有机物污染程度,检测技术分重铬酸钾法、紫外吸收法、电化学法,需按 COD 浓度(低 0-100mg/L、中 100-1000mg/L、高 1000mg/L+)适配。


1. 低浓度清洁水体(饮用水源地、湖泊)

适配技术:紫外吸收法(UV254)

原理:利用有机物 254nm 紫外吸收特性,无试剂污染,检测周期 10 秒 / 次,精度 ±5%(0-100mg/L)。

选型要点:含悬浮物场景需配浊度补偿模块(600nm 可见光校正);符合 HJ/T 399-2007 标准,每月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校准,误差≤±3%。


2. 中浓度常规污染水体(市政污水厂)

适配技术:重铬酸钾消解 - 光度法

原理:强酸环境下重铬酸钾氧化有机物,测剩余试剂吸光度(600-620nm),精度 ±8%(50-1000mg/L),符合 GB 11914-89 标准。

选型要点:进水口(COD 波动大)选量程自动切换型号(50-500/500-1000mg/L);配自动消解(165℃/20 分钟)与试剂补充系统,单次试剂用 30 天以上。


3. 高浓度工业废水(化工、印染)

适配技术:重铬酸钾滴定法 / 电化学氧化法

滴定法:自动滴定剩余重铬酸钾,抗悬浮物干扰,精度 ±10%(1000-5000mg/L),适用于印染废水;

电化学法:电极产羟基自由基氧化有机物,无试剂,抗氯离子干扰,精度 ±12%(500-5000mg/L),适用于化工废水。

选型要点:化工废水选 PTFE 耐腐流路;印染废水配过滤预处理模块;每周用标准溶液校准,应对高浓度偏差。


三、氨氮监测:按干扰程度选反应技术

氨氮反映水体富营养化,检测技术分纳氏试剂法、水杨酸法、电极法,需按干扰物质(余氯、重金属、浊度)适配。


1. 低干扰常规水体(污水厂出水、湖泊)

适配技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原理:氨氮与碘化汞钾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测 420nm 吸光度,精度 ±5%(0.02-20mg/L),成本低。

选型要点:配自动进样与废液回收系统,处理含汞废液;低浓度(≤5mg/L)场景选低量程模块,提升精度。


2. 含余氯水体(自来水厂、消毒后污水)

适配技术: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原理:碱性条件下氨氮与水杨酸、次氯酸盐生成靛酚蓝,测 697nm 吸光度,耐余氯(≤0.5mg/L),精度 ±6%(0.01-10mg/L)。

选型要点:余氯>0.5mg/L 时配硫代硫酸钠补偿模块;低浓度(≤0.5mg/L)选光电倍增管检测器;每 2 周用稀盐酸清洗流路,防结晶堵塞。


3. 高干扰水体(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

适配技术:电极法 / 流动注射 - 分光光度法

电极法:氨离子选择性电极,抗浊度、重金属干扰,精度 ±8%(0.1-1000mg/L),适用于垃圾渗滤液;

流动注射法:精准混合水样与试剂,分离干扰,精度 ±7%(0.05-50mg/L),适用于电镀废水。

选型要点:垃圾渗滤液监测选高浓度电极(1000mg/L 上限),每 3 天校准;工业废水配蒸馏 / 螯合树脂预处理模块;带故障自诊断功能,预警电极老化。


四、场景化选型决策与注意事项

1. 三大核心场景选型策略

环保监管(工业园区、国控断面):pH 选耐酸碱电极(±0.02pH),COD 选重铬酸钾法(±10%),氨氮选电极法(±8%);设备需符合 HJ 212 数据传输标准,支持联网追溯。

工艺控制(污水厂、自来水厂):pH 选温度补偿电极(响应≤2 秒),COD 选量程切换光度法,氨氮选水杨酸法;支持 PLC 联动,异常时自动报警加药。

生态监测(饮用水源地、湖泊):pH 选差分电极(±0.001pH),COD 选紫外吸收法,氨氮选高灵敏度水杨酸法;支持太阳能供电,每月自动校准。


2. 选型关键注意事项

避免精度过剩:如工业 COD 监测无需 ±5% 精度,±10% 即可满足需求,降低成本;

重视干扰处理:含氯离子水体选抗氯技术,含悬浮物配过滤模块;

平衡维护成本:纳氏试剂法需换试剂,紫外吸收法无试剂,结合现场维护能力选择;

定期验证校准:安装后用标准溶液验证,运行中按周期校准(pH 电极 2 周 / 次,COD 设备 1 周 / 次)。


综上,在线水质监测设备选型需以 “指标特性 - 场景需求” 为核心,精准匹配检测技术,才能在保障精度的同时,提升监测效率与经济性,为水质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