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管网液位计应用:长期趋势分析识渗漏,辅助定位减资源浪费-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9-29 | 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市政排水管网渗漏(管材老化、地质沉降等致)浪费水资源、污染土壤地下水,传统排查效率低。液位计通过长期数据趋势分析破解:先科学布设点位(管材接头、老旧管段、地质敏感区等),以固定频率(每 5 分钟 1 次)长期采集数据,保障完整性(太阳能 + 电池供电)与一致性(统一校准基准)。从三维度识别渗漏致水位异常下降:对比历史同期数据,旱季水位低 10cm 且持续 72 小时、日间高峰水位未升反降,判定非季节性下降;分析日内波动,夜间低谷期水位每小时降超 3cm、波动幅度缩小 50%,判定非负荷性下降;联动上下游数据,区间水位差超 15cm / 公里、单一节点水位异常,锁定区域性渗漏。定位时结合 GIS 地图(按管径定排查半径、管材定重点部位),联动流量数据验证区域并估算渗漏量,辅助现场用听音杆、CCTV 机器人找到渗漏点。实践中,修复后日均渗漏量减少 1800m³,土壤 COD 降至背景值,运维成本降低 75%,管网防腐维护更具针对性。

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城市 “地下生命线”,长期埋于地下易因管材老化、地质沉降、外力施工等因素出现渗漏。管网渗漏不仅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据统计,部分城市排水管网渗漏率超 15%),还可能使污水外渗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或让地下水渗入管网稀释污水,增加污水处理厂负荷。传统渗漏排查依赖人工巡检与闭水试验,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难以发现隐蔽性渗漏点。而液位计通过长期采集管网水位数据,结合趋势分析技术,可精准识别水位异常下降特征,辅助运维人员锁定渗漏区域,为及时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与土壤污染风险。


一、数据基础:构建长期、稳定的水位监测体系

液位计实现对管网渗漏导致水位异常下降的识别,首要前提是建立覆盖管网关键节点、持续稳定的长期数据采集体系,为趋势分析提供充足、可靠的数据样本。


(一)科学布设监测点位,覆盖渗漏高发区域

市政排水管网渗漏多发生在管材接头、阀门井、老旧管段、地质沉降路段等位置,液位计需针对性布设:

管材接头密集段:如管网交汇处、三通 / 四通节点,此类位置因接口密封性能易随时间衰减,是渗漏高发区,需每 500 米至少布设 1 台液位计;

老旧管段:使用年限超 20 年的混凝土管、铸铁管,因腐蚀、老化导致管壁破损风险高,需加密布设(如每 300 米 1 台);

地质敏感区:如软土地基路段、地铁施工周边,地质沉降易导致管网拉伸断裂,需在沉降监测点周边 100 米内布设液位计;

阀门井与泵站进出口:此类节点是管网水位变化的 “关键控制点”,在进口与出口分别布设液位计,可通过上下游水位差判断区间是否存在渗漏。

例如,某城市在老城区 10 公里市政排水干管上,根据上述原则布设了 32 台液位计,重点覆盖 1990 年前建设的管段与 5 处地铁施工影响区域,为后续渗漏识别奠定了点位基础。


(二)长期连续采集,保障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

液位计需以固定频率(如每 5 分钟 1 次)长期连续采集水位数据,避免数据中断或频率波动影响趋势分析:

数据完整性:通过低功耗设计(如太阳能供电 + 电池备份)与抗干扰通信(如 LoRa、NB - IoT),确保液位计在暴雨、停电、信号薄弱等极端场景下仍能正常采集数据,例如某品牌液位计在连续 72 小时停电情况下,可通过备用电池维持数据采集与传输;

数据一致性:统一校准所有液位计的测量基准(如以管网管底为零点)与精度(误差控制在 ±2mm 内),避免因设备差异导致的水位数据偏差。例如,某城市每季度对所有液位计进行一次现场校准,使用标准水位尺比对,确保数据误差不超过 1mm。

通过长期连续采集,液位计可积累海量水位数据,例如单台液位计每年可生成约 10.5 万条数据,为趋势分析提供充足样本 —— 通常需至少 6 个月的连续数据,才能准确识别水位变化的正常规律与异常特征。


二、分析逻辑:从长期趋势中识别渗漏导致的水位异常下降

市政排水管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水位变化遵循特定规律(如受排水负荷、降雨量影响的周期性波动),而渗漏会打破这一规律,导致水位出现 “非周期性、持续性、区域性” 的异常下降。液位计通过长期数据趋势分析,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识别这类异常。


(一)维度一:对比历史同期数据,识别 “非季节性” 水位下降

正常情况下,市政排水管网水位随季节、排水负荷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例如:

雨季(6-9 月):因降雨量增加,管网水位普遍高于旱季,且波动频繁;

旱季(12-2 月):降雨量少,管网水位稳定在较低水平,日均波动幅度<125px;

日间高峰(7-22 点):居民生活排水与企业生产排水集中,水位较夜间(22-7 点)高 10-375px。

当管网出现渗漏时,水位会偏离历史同期正常范围,呈现 “非季节性” 下降。液位计通过将当前水位数据与近 3 年同期数据对比,若出现以下特征,可判定为异常:

旱季某时间段水位较近 3 年同期均值下降超 250px,且持续时间超过 72 小时;

日间高峰时段水位未出现预期上升,反而较历史同期高峰值下降 200px 以上;

无降雨、排水负荷未减少(如周边小区入住率、企业生产规模无变化)的情况下,水位持续低于历史同期最低值。

例如,某城市 2024 年 1 月(旱季)监测到某路段管网水位日均为 1.2m,而 2021-2023 年同期日均水位为 1.35-1.4m,且该路段排水负荷无变化,液位计通过历史同期对比,初步判定存在渗漏导致的水位异常下降。


(二)维度二:分析日内波动规律,识别 “非负荷性” 水位下降

正常状态下,管网水位随日内排水负荷变化呈现 “日间高、夜间低” 的规律波动,波动幅度相对稳定(如日均波动 10-375px)。而渗漏会导致水位在非负荷变化时段(如夜间排水低谷期)仍持续下降,打破日内波动规律:

夜间低谷期异常:夜间 22-7 点排水负荷最低,正常水位应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如每小时下降<25px),若液位计监测到夜间水位每小时下降超 75px,且持续 4 小时以上,说明可能存在渗漏 —— 因为此时无大量排水,水位下降多由渗漏导致;

波动幅度异常:日内水位波动幅度较历史均值缩小 50% 以上,例如某路段历史日均水位波动 300px,近期波动幅度仅 100px,且日间高峰水位未上升,反而下降,可能是渗漏导致部分污水外渗,减少了管网内水体总量,进而缩小波动幅度。

例如,某工业区管网夜间 2-5 点水位从 1.1m 降至 1.0m,每小时下降 82.5px,远超正常的每小时<25px,且该时段无企业排水,液位计通过日内波动分析,判定该区域存在渗漏。


(三)维度三:联动上下游数据,识别 “区域性” 水位下降

单一液位计的数据无法确定渗漏位置,需通过联动上下游多个液位计的水位数据,分析 “区域性” 水位变化特征,锁定渗漏区间:

上下游水位差异常:正常情况下,管网上下游水位差稳定(如每公里下降 5-200px),若某区间上下游液位计监测到水位差突然增大(如每公里下降超 375px),说明该区间可能存在渗漏 —— 例如上游液位计水位 1.3m,下游 500 米处液位计水位 1.15m,水位差达 375px/500 米,远超正常的 2.5-100px/500 米,可判定该 500 米区间存在渗漏;

单一节点水位异常:若某一液位计监测到水位持续下降,而相邻上下游液位计水位正常,说明渗漏点位于该液位计周边 50 米范围内 —— 因为渗漏影响范围有限,仅会导致局部节点水位下降,而不会影响较远的上下游节点。

例如,某城市排水干管上的 A、B、C 三台液位计(间距均为 500 米),A 与 C 液位计水位正常(1.3m),B 液位计水位持续下降至 1.1m,通过上下游联动分析,判定渗漏点位于 B 液位计周边 50 米范围内。


三、定位应用:从异常识别到渗漏区域精准锁定

液位计通过长期数据趋势分析识别水位异常下降后,需结合管网基础信息、辅助检测手段,为运维人员提供精准的渗漏区域定位指引,避免盲目排查。


(一)结合 GIS 管网地图,缩小渗漏排查范围

液位计采集的水位数据会同步上传至智慧水务平台,平台将异常水位数据与 GIS 管网地图叠加,结合管网拓扑结构(如管径、管材、埋深),缩小排查范围:

管径关联:大管径(如 DN1000 以上)管网渗漏导致的水位下降范围较大,可能影响上下游 1000 米内的液位计;小管径(如 DN500 以下)渗漏影响范围较小,通常仅影响周边 300 米内的液位计,可根据管径大小初步划定排查半径;

管材关联:不同管材的渗漏特征不同,如混凝土管多在接头处渗漏,铸铁管多在管壁腐蚀处渗漏,可结合管材类型确定重点排查部位(如接头或管壁);

埋深关联:埋深超 3 米的管网,渗漏可能因土壤压力大而加速,且不易通过地面观察发现,需在 GIS 地图中标注此类管段,提醒运维人员重点关注。

例如,某城市智慧水务平台将 B 液位计的异常水位数据与 GIS 地图叠加,显示该节点周边为 DN600 铸铁管,埋深 2.5 米,据此划定以 B 液位计为中心、300 米为半径的排查范围,重点检查铸铁管的管壁腐蚀情况与接头密封状态。


(二)联动流量数据,验证渗漏区域与估算渗漏量

液位计的水位数据与流量计的流量数据联动,可进一步验证渗漏区域,并估算渗漏量,为修复优先级判断提供依据:

流量 - 水位联动验证:正常情况下,管网流量与水位呈正相关(流量增加,水位上升),若某区域液位计监测到水位下降,而流量计监测到流量未减少甚至略有增加,说明存在渗漏 —— 因为部分水流通过渗漏点外渗,导致水位下降,而总流量未减少;

渗漏量估算:通过 “上下游流量差法” 估算渗漏量,即上游流量计的总流量减去下游流量计的总流量,差值即为该区间的渗漏量。例如,上游流量计监测到日均流量 1000m³,下游流量计监测到日均流量 850m³,可估算该区间日均渗漏量约 150m³,若渗漏量较大(如超总流量 10%),需优先安排修复。

例如,某路段通过液位计判定存在渗漏后,联动上下游流量计数据,发现上游日均流量 900m³,下游日均流量 780m³,估算日均渗漏量 120m³(占总流量 13.3%),平台将该区域列为高优先级修复区域。


(三)辅助现场检测,精准定位渗漏点

液位计锁定渗漏区域后,运维人员可结合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现场排查,快速找到具体渗漏点:

听音杆检测:运维人员在液位计划定的排查范围内,使用听音杆沿管网走向监听,渗漏点会因水流外渗产生 “嘶嘶” 声,声音最清晰处即为渗漏点;

管道检测机器人(CCTV):对于埋深较深、管径较大的管网,使用 CCTV 机器人进入管道内部,通过高清摄像头观察管壁是否存在裂缝、孔洞,接头是否密封不严,结合液位计的异常数据位置,可精准定位渗漏点;

压力测试:对液位计划定的渗漏区间进行闭水试验,向管道内注水至正常水位,若水位在 1 小时内下降超 50px,且排除管道接口、阀门等部位的正常渗漏,即可确认存在渗漏,并通过分段试压(如将 500 米区间分为 2 段,每段 250 米)进一步缩小范围。

例如,某城市运维人员根据液位计划定的 300 米排查范围,使用听音杆在距离 B 液位计 20 米处听到明显渗漏声,再通过 CCTV 机器人检测,发现该位置铸铁管存在一处直径约 125px 的腐蚀孔洞,精准定位了渗漏点。


、实践价值:减少水资源浪费与土壤污染风险

液位计通过长期数据趋势分析识别管网渗漏,辅助精准定位,其核心实践价值在于及时发现并修复渗漏,减少水资源浪费与土壤污染,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一)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用水效率

市政排水管网中的污水虽为 “废水”,但经处理后可回用(如绿化灌溉、工业冷却),渗漏导致的污水外渗相当于浪费了可回收水资源。通过液位计及时识别渗漏并修复,可有效减少浪费:

某城市通过液位计发现并修复了 12 处渗漏点,累计减少日均渗漏量 1800m³,这些渗漏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满足 30 万平方米绿地的灌溉需求,每年节约自来水用量约 65 万 m³;

对于以再生水作为补水的管网,渗漏导致的再生水浪费更为直接,液位计的渗漏识别可避免再生水 “未利用先流失”,提升再生水利用率。


(二)防止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污水中含有 COD、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渗漏会导致这些污染物渗入土壤与地下水,造成生态破坏:

某工业区管网因渗漏导致周边土壤 COD 含量超背景值 5 倍,重金属铅含量超国家标准 1.2 倍,通过液位计及时发现渗漏并修复,同时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避免了污染扩散;

在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管网渗漏可能导致污水渗入地下含水层,污染饮用水源,液位计的渗漏识别可提前预警,防止污染事件发生。例如,某地下水水源地周边管网通过液位计发现 2 处渗漏点,及时修复后,未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三)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传统渗漏排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人工巡检 10 公里管网需 2-3 人 / 天,成本约 2000 元 / 天,且效率低、漏判率高。液位计通过长期数据趋势分析自动识别渗漏区域,可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某城市通过液位计辅助渗漏排查,将每公里管网的排查时间从 2 天缩短至 0.5 天,人工成本降低 75%,漏判率从 30% 降至 5% 以下;

液位计的长期数据积累还可帮助运维人员总结渗漏规律(如某类管材的渗漏高发年限、某区域的渗漏高发季节),提前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如对使用超 15 年的铸铁管进行防腐处理),减少渗漏发生频次。


五、总结与展望

在市政排水管网渗漏导致水位异常下降的场景中,液位计并非简单的 “水位采集工具”,而是通过长期数据趋势分析,从历史同期对比、日内波动规律、上下游联动三个维度识别异常,结合 GIS 地图、流量数据与现场检测,辅助运维人员精准锁定渗漏区域。这一过程不仅解决了传统排查 “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 的问题,更能及时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为市政排水管网的智慧化运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未来,随着智慧水务技术的发展,液位计的渗漏识别能力还将进一步升级:一是引入 AI 算法,通过学习海量水位数据,自主优化异常识别模型,提升复杂场景(如管网堵塞与渗漏并存)的识别精度;二是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将液位计的水位数据与管网数字模型结合,模拟渗漏扩散路径,预判污染风险范围;三是与管网资产管理制度联动,根据液位计识别的渗漏情况,自动生成管材更换、防腐处理等维护建议,实现 “监测 - 分析 - 维护” 的全流程自动化。最终,液位计将成为市政排水管网渗漏防控的 “智慧哨兵”,为建设节水型、生态型城市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