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 “动力核心”,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防汛排涝成效与能源消耗。传统泵站多依赖人工经验调度,存在抽排滞后、负荷不均、能耗过高的问题。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实时采集排水流量、水位数据,结合智能算法与联动机制,实现泵站运行从 “被动响应” 向 “主动预判” 转变,在保障排水安全的同时,最大化提升抽排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一、数据采集:构建全维度实时感知网络
精准优化的前提是全面掌握排水系统动态,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部署多类型监测设备,实现流量、水位数据的全域覆盖与实时采集。
(一)关键节点监测设备部署
在排水管网关键断面、泵站进水井、出水池及受纳水体(河道、管网)布设监测设备:采用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实时采集排水流量,精度达 ±0.5% FS,覆盖不同管径管网的流量监测需求;通过雷达水位计、电子水尺监测管网水位与泵站池体水位,测量精度 ±1mm,可快速捕捉水位变化趋势。设备采用 NB-IoT、4G/5G 等无线通信技术,数据传输延迟≤30 秒,确保实时性。
(二)数据标准化与融合处理
监测数据统一接入智慧水务云平台,通过标准化协议(如 HJ 212、MQTT)实现格式统一,消除数据壁垒。平台对流量、水位数据进行实时清洗,剔除设备故障、水流扰动导致的异常值,同时结合降雨、管网拓扑、泵站参数等信息,构建 “流量 - 水位 - 工况” 三维数据模型,为后续优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智能分析:算法赋能运行状态精准研判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判断排水系统运行状态,为泵站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一)排水负荷动态评估
通过实时流量数据计算管网瞬时负荷与累计排水量,结合水位数据判断管网拥堵程度。当监测到某区域管网流量持续上升、水位接近警戒值时,系统判定该区域排水负荷过载,自动标记为 “高优先级抽排区域”;当流量与水位稳定在安全区间时,判定为 “常规负荷”,按经济运行模式调度。
(二)抽排需求预判与趋势分析
基于历史流量、水位数据与实时降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提前 1-6 小时预判排水流量峰值与水位上涨趋势。例如,当监测到上游降雨量达 50mm/h 时,模型可精准预测 1 小时后泵站进水流量将增长 30%,水位将上涨 0.8m,为泵站提前调整运行状态预留充足时间。
(三)泵站运行效率评估
实时监测泵站机组的运行参数(电流、电压、功率、扬程),结合流量、水位数据计算机组抽排效率与单位能耗。系统自动识别低效运行机组(如单位能耗高于平均值 15%),分析原因(如叶轮磨损、管路堵塞)并推送维护预警;同时对比不同机组的运行效率,为优化机组组合提供依据。
三、优化调度:实现泵站抽排智能联动
基于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结果,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动态调整泵站运行参数、优化机组组合,实现抽排效率最大化与能耗最小化。
(一)动态调整抽排参数
根据管网流量与水位变化,自动调整泵站机组的运行频率与启停状态。当管网负荷过载时,系统自动提升机组运行频率(如从 50Hz 提升至 60Hz),增加抽排流量;当水位降至安全区间时,降低运行频率至经济区间,避免能源浪费。对于多机组泵站,通过流量分配算法,将排水负荷均匀分配至各机组,避免单台机组过载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优化机组组合运行模式
根据抽排需求与机组效率评估结果,智能选择最优机组组合。例如,低负荷场景下,启动 1-2 台高效机组运行,满足基础抽排需求;中高负荷场景下,按 “高效机组 + 备用机组” 模式启动,确保抽排能力充足;极端暴雨场景下,启动全部机组满负荷运行,并联动周边泵站协同抽排,快速降低管网水位。
(三)跨区域泵站协同调度
当单一泵站抽排能力不足时,系统通过区域管网流量、水位数据联动周边泵站,实现跨区域协同抽排。例如,A 泵站监测到进水流量持续超设计负荷,水位逼近上限,系统自动指令下游 B、C 泵站提升抽排效率,分流 A 泵站的排水压力,避免局部积水。
四、实践成效与保障体系:确保优化方案落地见效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驱动的优化调度,已在多个城市泵站改造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一)核心实践成效
抽排效率大幅提升:通过提前预判与动态调度,泵站对管网积水的处置时间平均缩短 30%-40%,有效避免城市内涝。某南方城市改造后,汛期泵站抽排响应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10 分钟,积水消退时间平均减少 2 小时。
能耗显著降低:通过优化机组运行参数与组合模式,泵站单位抽排能耗平均降低 15%-25%。某工业园区泵站改造后,年用电量减少 80 万度,节约电费 60 余万元。
运维成本下降: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隐患,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维护成本降低 20% 以上;同时自动化调度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力成本。
(二)长效保障体系
设备运维保障:建立 “远程监测 + 定期巡检” 机制,通过平台实时监控监测设备与泵站机组的运行状态,设备故障时自动推送预警信息,指导运维人员精准检修;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算法模型迭代:持续积累流量、水位、降雨等数据,定期优化预测模型与调度算法,提升预判精度与调度合理性,适配排水系统的动态变化(如管网改造、城市开发)。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极端天气应急调度预案,当监测到超标准降雨导致流量、水位骤升时,系统自动启动应急模式,优先保障排水安全,联动应急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形成 “监测 - 调度 - 应急” 的完整闭环。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实时监测排水流量、水位数据,构建了 “感知 - 分析 - 调度” 的智能运行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泵站 “凭经验、被动式” 的运行模式。这种数据驱动的优化路径,不仅提升了泵站抽排效率、降低了能耗与运维成本,更增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防汛应急能力。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实现泵站运行的 “无人化、自优化”,为城市水务管理提供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的支撑,助力建设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