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线监测在排水领域覆盖对象_市政管网 / 雨污分流 / 排水泵站监测方案-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10-14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生命线监测在排水领域的覆盖范围并非仅局限于市政排水管网,而是需以 “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 为原则,构建包含市政排水管网、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河道排水口、排水泵站的闭环监测体系。其中,市政排水管网作为 “主动脉”,需通过雷达液位计、超声波流量计等设备监测水位、流量及管道结构,防范淤积、渗漏等隐患;小区雨污分流管网作为 “毛细血管”,依托水质传感器、流量监测仪精准识别混流与内涝风险;河道排水口充当 “末端哨兵”,通过水质、水位、流量监测把控水体污染与倒灌问题;排水泵站作为 “动力心脏”,需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与工艺参数,保障排水效率。四类设施协同联动,可实现排水系统 “源头防控 — 过程监管 — 末端治理”,有效防范内涝、控制水体污染,为城市排水安全提供支撑。

城市排水系统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防范内涝灾害、保护水体环境的关键基础设施,而城市生命线监测作为守护城市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排水领域的覆盖范围直接决定了监测效能与治理精度。关于其重点覆盖对象,绝非仅局限于市政排水管网这一单一环节,而是需以 “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 为原则,延伸至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河道排水口、排水泵站等关联设施,形成闭环式监测体系,方能真正实现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动态掌控与风险预警。


一、市政排水管网:监测体系的核心中枢

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 “主动脉”,是城市生命线监测在排水领域的核心覆盖对象,其监测的完整性与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的运行安全。从功能定位来看,市政排水管网承担着收集、输送城市雨水与污水的核心任务,涵盖了主干道管网、次干道管网、支路管网等不同层级,以及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合流制管网等不同类型,这些均需纳入城市生命线监测的重点范畴。


从监测需求角度分析,市政排水管网面临的风险点多且复杂,如管道淤积堵塞、破裂渗漏、雨污混流等问题,若仅依赖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发现隐蔽性隐患。通过城市生命线监测技术,可在管网关键节点布设雷达液位计、超声波流量计、管道内窥检测设备(CCTV)等监测装置,实时采集管网内的水位、流量、流速数据,以及管道结构完整性信息。例如,在暴雨天气下,通过监测主干道雨水管网的水位变化,可及时预判管网满溢风险,提前启动排水泵站调度;通过流量监测与水质分析,能精准识别合流制管网的溢流时段与污染物排放量,为后续管网改造与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对于老旧城区的市政排水管网,由于管材老化、管径偏小等问题突出,更需通过常态化监测掌握管网运行状态,避免因管道破裂引发路面塌陷、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等次生灾害。


二、小区雨污分流管网:监测体系的 “毛细血管” 延伸

随着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的全面推进,小区雨污分流管网已成为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命线监测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若仅监测市政排水管网,而忽略小区内部的雨污分流管网,将导致监测体系存在 “断点”,无法精准追溯雨污混流、污水直排等问题的源头。


小区雨污分流管网直接连接居民生活区域,是雨水与污水进入市政管网的 “第一道关口”,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市政排水系统的负荷与水质。在实际运行中,部分小区存在雨污管网错接、混接,以及居民私接乱排污水等问题,导致大量污水混入雨水管网,最终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入自然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同时,小区雨水管网若出现堵塞,在降雨时易引发小区内涝,影响居民出行安全。将小区雨污分流管网纳入城市生命线监测范围,可在小区雨污出口、关键管网节点布设水质传感器、流量监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雨污分流效果。例如,通过水质传感器监测小区雨水管网的 COD、氨氮等指标,若指标异常升高,可及时判断存在污水混入情况,并快速定位具体楼栋或单元,便于运维人员精准整改;通过流量监测掌握小区雨水排放量,结合气象数据,可提前预判小区内涝风险,及时采取清淤、排水等措施。此外,对于新建小区,将雨污分流管网监测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可从源头保障雨污分流效果,避免后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三、河道排水口:监测体系的 “末端哨兵”

河道排水口作为城市排水系统与自然水体的连接节点,是城市污水、雨水最终排放的 “出口”,其水质与水量变化直接反映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成效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纳入城市生命线监测的覆盖范围,充当监测体系的 “末端哨兵”。


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雨水、污水(经处理或未处理)最终通过河道排水口排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若排水口水质超标,将直接导致受纳水体污染,破坏水生态环境;同时,在暴雨天气下,大量雨水通过排水口快速汇入河道,若排水口泄洪能力不足或河道水位过高,可能导致雨水倒灌,加剧城市内涝。将河道排水口纳入监测,可在排水口处布设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水位计、流量计等,实时监测排水口的出水水质(如 pH 值、溶解氧、悬浮物、污染物浓度等)、出水流量以及河道水位变化。例如,通过水质监测发现某排水口 COD 浓度持续超标,可追溯上游市政管网、小区管网的污染源头,排查是否存在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等问题;通过监测排水口流量与河道水位,可预判雨水排放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若河道水位过高,可及时协调水利部门开启闸门泄洪,避免雨水倒灌。此外,对于沿海城市的河道排水口,还需监测海水倒灌情况,通过布设盐度传感器,实时掌握排水口水体盐度变化,防止海水倒灌对河道生态、市政管网造成破坏。


四、排水泵站:监测体系的 “动力心脏” 保障

排水泵站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 “动力心脏”,承担着提升、输送雨水与污水的重要功能,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与应急能力,是城市生命线监测在排水领域必须重点覆盖的关键设施。


排水泵站分为雨水泵站、污水泵站、合流制泵站等类型,广泛分布于城市低洼区域、管网末端等关键位置,在降雨期间或污水排放量高峰期,泵站需满负荷运行,将雨水、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外排河道。若泵站出现设备故障(如水泵损坏、电机故障)、运行参数异常(如扬程不足、流量下降)等问题,将导致管网积水、污水滞留,甚至引发城市内涝与环境污染。将排水泵站纳入城市生命线监测,需对泵站的核心设备运行状态、工艺参数、环境参数等进行全面监测。具体而言,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泵的运行电流、电压、转速、振动频率等数据,判断水泵是否存在故障隐患;监测泵站集水池的水位、进水流量、出水流量,结合管网运行数据,自动调节水泵运行台数与转速,实现泵站节能高效运行;同时,监测泵站机房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保障运维人员的作业安全。例如,在暴雨天气下,通过监测泵站进水流量与集水池水位,可自动启动备用水泵,提升排水能力,避免管网满溢;若监测到某台水泵振动频率异常,可提前发出故障预警,安排运维人员维修,避免设备突然停机导致排水中断。此外,通过对多个排水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联动分析,可实现区域排水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排水路径,提升整体排水效率。


综上所述,城市生命线监测在排水领域的重点覆盖对象,是一个以市政排水管网为核心,涵盖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河道排水口、排水泵站等关联设施的完整体系。只有将这些设施全面纳入监测范围,实现数据互通、协同联动,才能构建起 “源头防控 — 过程监管 — 末端治理” 的全链条排水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范内涝灾害、控制水体污染,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排水安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