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在线监测仪是水环境管理的 “电子哨兵”,可实时监控水体中各类参数的变化。由于水质参数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征差异显著,不同参数的在线监测仪在原理设计上存在本质区别。从常规五参数(pH、溶解氧、浊度、电导率、温度)到污染物指标(COD、氨氮、重金属等),每种参数的监测原理都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化学活性或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差异,是精准选择监测设备、保障数据有效性的基础。
一、常规物理参数监测仪:基于基础理化特性的直接测量
常规物理参数(如温度、浊度、电导率)的监测原理多基于物质的物理特性,测量过程简单直接,响应速度快。
1. 温度:基于热传导的热电效应
温度是水质监测的基础参数,其测量原理几乎所有在线监测仪都会集成,核心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产生热电势(塞贝克效应),电势值与温度差成线性关系,通过测量电势即可换算温度。
热电阻(如 PT100):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正温度系数),铂电阻的电阻值在 0℃时为 100Ω,温度每升高 1℃,电阻值增加约 0.385Ω,通过测量电阻值可反推温度。
特点:响应时间<1 秒,精度可达 ±0.1℃,不受水体成分影响,主要用于辅助其他参数的温度补偿(如溶解氧、pH 的测量结果需修正至标准温度)。
2. 浊度:基于光散射与透射的光学原理
浊度反映水体中悬浮物(如泥沙、微生物)的含量,监测原理基于光的散射与透射定律:
散射光法:当平行光束穿过水样时,悬浮物会散射光线,在与入射光成 90° 角的方向测量散射光强度,散射光越强,浊度越高(符合雷利散射定律,适用于低浊度水体)。
透射 - 散射比法:同时测量透射光(穿过水样的光)和散射光强度,计算两者比值,可减少光源强度波动的影响,适用于高浊度水体(如工业废水)。
特点:采用红外光(850nm)避免水体颜色干扰,测量范围 0-4000NTU,响应时间<30 秒,常用于自来水厂过滤工艺监测和污水厂进水口监测。
3. 电导率:基于溶液导电能力的电化学测量
电导率反映水体中离子浓度(如盐类、酸碱离子),原理基于欧姆定律:
传感器由一对平行金属电极(铂或钛电极)组成,电极间施加恒定交流电(避免电极极化),测量水样的导电能力(电阻倒数)。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正相关(单位:μS/cm)。
温度会影响离子活性,仪器内置温度传感器进行补偿(通常以 25℃为标准值)。
特点:响应时间<2 秒,适用于监测海水、工业废水的盐度变化,或饮用水的矿化度,是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快速指标(如污水泄漏会导致电导率骤升)。
二、化学特性参数监测仪:基于化学反应或电化学特性的间接测量
pH、溶解氧等参数与水体的化学平衡密切相关,其监测原理依赖电化学反应或离子选择性吸附。
1. pH 值:基于氢离子选择性响应的电极法
pH 值反映水体氢离子浓度(H⁺),核心采用玻璃电极 - 参比电极组合:
玻璃电极:球泡部分由特殊玻璃膜(敏感膜)制成,膜内填充固定 pH 值的缓冲液,当与水样接触时,膜内外因 H⁺浓度差产生电位差(能斯特方程)。
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提供稳定的基准电位,两者的电位差与水样 pH 值成线性关系(25℃时,pH 每变化 1 个单位,电位差变化 59.16mV)。
特点:测量范围 0-14pH,精度 ±0.01pH,响应时间<10 秒,但玻璃膜易受油污、高温损坏,需定期更换(寿命 6-12 个月),适用于各类水体的酸碱性监测。
2. 溶解氧(DO):基于氧分子电化学还原的极谱法
溶解氧反映水体中游离氧的含量,主流采用极谱式传感器:
传感器由金(阴极)和银(阳极)组成,电解液为氯化钾溶液,透氧膜(聚四氟乙烯)允许氧气透过但隔离水样。
施加 0.6-0.8V 电压后,阴极发生还原反应(O₂+2H₂O+4e⁻→4OH⁻),产生的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法拉第定律)。
特点:测量范围 0-20mg/L,精度 ±0.1mg/L,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和透氧膜(3-6 个月),适用于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监测及污水处理曝气池控制。
三、污染物指标监测仪:基于特异性反应的精准识别
COD、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原理最为复杂,需通过特异性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实现精准识别。
1. 化学需氧量(COD):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
COD 反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有机物为主)的含量,在线监测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 - 比色法:
水样中加入重铬酸钾(氧化剂)和硫酸银(催化剂),在 165℃下加热消解 2 小时,重铬酸钾被还原为 Cr³⁺,而还原性物质被氧化。
消解后测量 610nm 处的吸光度(Cr³⁺的特征吸收峰),吸光度与 COD 浓度成正比。
替代技术:快速消解(15 分钟)+ 光度法,适用于应急监测;UV 法(测量 254nm 紫外吸光度),无需试剂但精度较低,需定期校准。
特点:测量范围 0-2000mg/L,精度 ±5%,需消耗化学试剂(产生危废),适用于工业废水排放口和污水处理厂总排口监测。
2. 氨氮:基于显色反应的分光光度法
氨氮(NH₃-N)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在线监测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或水杨酸 - 次氯酸盐法:
纳氏试剂法:氨离子与纳氏试剂(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在 420nm 处测吸光度,浓度范围 0-50mg/L。
水杨酸法:在碱性条件下,氨氮与水杨酸、次氯酸盐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697nm 处测吸光度,抗干扰性更强(适用于含酚类水体)。
特点:精度 ±2%,纳氏试剂含汞(有毒),需注意环保处理;水杨酸法更环保,是主流选择,广泛用于地表水和污水监测。
3. 重金属(如铅、镉、汞):基于离子选择性的电化学或光谱法
重金属监测原理因元素特性而异,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
阳极溶出伏安法:水样中加入支持电解质,电极上施加负电压使重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再反向扫描使金属溶出,根据溶出峰电流判断浓度(适用于铅、镉、铜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将水样雾化后引入火焰,重金属原子吸收特定波长光(如铅 283.3nm),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精度达 μg/L 级)。
特点:阳极溶出伏安法成本低但易受干扰;AAS 精度高但设备昂贵,适用于饮用水源地和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如矿山周边)。
四、原理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与选型启示
不同水质参数在线监测仪的原理差异,本质上由参数的化学活性、存在形态和干扰因素决定:
物理参数(温度、浊度):依赖物质的宏观物理特性,原理简单、响应快,适合实时监测。
化学平衡参数(pH、DO):基于电化学反应,受温度、压力影响大,需动态补偿。
污染物指标(COD、重金属):依赖特异性化学反应,需消解、显色等步骤,响应慢(5-30 分钟),但精度高,适合超标预警。
选型时需根据监测目标匹配原理:
应急监测优先选物理法(如 UV 法 COD、电极法 DO),追求快速响应;
执法监测需选国标方法(如重铬酸钾法 COD、纳氏试剂法氨氮),确保数据法律有效性;
长期在线监测需平衡试剂消耗与维护成本(如荧光法溶解氧仪无需试剂,适合河流长期监测)。
理解这些原理差异,不仅能科学选择监测设备,更能在数据异常时快速排查原因(如浊度仪读数偏高可能是光源老化,而非水体污染),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