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极端天气频发的双重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运行安全。作为排水系统的核心节点,泵站的运行状态监控与启停控制效率,往往决定了整个排水网络的响应速度与处置能力。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泵站 “感知 - 传输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为实现泵站远程监控与智能启停控制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技术架构:构建 “云 - 边 - 端” 一体化监控网络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实现泵站远程监控与智能控制的基础,是搭建 “云平台 + 边缘计算节点 + 终端感知设备” 的三层技术架构。在终端层,针对泵站的水泵机组、格栅机、阀门等核心设备,部署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电流互感器等感知设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水泵转速、轴承温度、进出水压力、电机电流等关键数据。这些终端设备具备防水、防腐、抗电磁干扰的特性,能适应泵站潮湿、多尘的复杂环境。
边缘计算节点作为连接终端与云端的桥梁,部署在泵站本地控制柜中,承担着数据预处理与实时响应的功能。它能对终端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和聚合,剔除噪声数据与异常值,同时对超出阈值的参数(如电机温度骤升、水泵振动超标)进行本地快速响应,避免数据传输延迟导致的风险。边缘节点还支持本地控制逻辑的部署,在网络中断等极端情况下,可基于预设规则实现泵站的基本运行控制,保障系统稳定性。
云端平台则是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的 “大脑”,通过工业以太网、5G 专网等通信技术接收各泵站边缘节点上传的数据,构建集中式数据库与可视化管理界面。平台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能同时处理成百上千座泵站的实时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泵站位置、运行状态以地图标注形式直观呈现,支持管理人员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远程访问,实现对全市排水泵站的全局掌控。
远程监控:全维度数据感知与动态可视化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的远程监控功能,突破了传统泵站 “专人值守、现场巡检” 的局限,实现了对泵站运行状态的全维度、全天候感知。在设备层面,通过部署在水泵、电机、阀门等设备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物理状态与运行参数。例如,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机绕组温度,结合振动传感器捕捉水泵叶轮的异常振动,可提前预判设备故障;通过流量计与液位计的协同监测,能实时掌握泵站的进排水量与集水池水位变化,为后续控制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环境层面,泵站内部署的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探测器(如硫化氢、甲烷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泵房内的环境参数。当检测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或湿度异常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在云端平台生成预警信息,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置,保障运维人员的作业安全。对于露天泵站,还可集成气象监测数据,如降雨量、风速、气温等,为泵站的智能启停提供环境参考依据。
动态可视化是远程监控的核心呈现方式。智慧水务平台基于三维建模技术,构建泵站的数字孪生体,将设备布局、管道走向、实时参数等信息映射到虚拟模型中。管理人员可通过鼠标操作实现模型的旋转、缩放,直观查看任意设备的运行数据与历史曲线。平台还支持自定义数据看板功能,可根据管理需求配置关键指标仪表盘,如泵站总排水量、设备完好率、能耗数据等,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热力图等形式动态展示数据变化趋势,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把握泵站运行态势。
此外,远程监控系统具备历史数据回溯与分析功能。平台自动存储泵站运行的所有参数,形成时间序列数据库,支持按设备、按时间段进行数据查询与对比分析。通过调取历史数据,可生成泵站运行报告,分析设备运行规律与性能衰减趋势,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对比不同季节的泵站运行数据,能发现流量变化与季节降雨的关联性,为制定季节性运行策略提供参考。
智能启停:基于 AI 算法的自适应控制策略
智能启停控制是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提升泵站运行效率的核心功能,其核心在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泵站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实现水泵机组的最优启停调度。系统的控制逻辑并非简单基于单一参数(如水位),而是综合考量多维度因素,包括集水池水位、进水量预测、管网压力、设备状态、气象数据等,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
在基础控制层面,系统设定多级水位阈值,当集水池水位达到启泵阈值时,自动启动相应数量的水泵;当水位降至停泵阈值时,逐步关停水泵,避免频繁启停对设备造成损耗。但这一过程并非机械执行,而是结合进水量的实时变化与预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进水数据与降雨曲线的关联性,可提前 1 - 2 小时预测泵站的进水峰值,从而在降雨来临前提前启动水泵,降低集水池的瞬时负荷,避免溢池风险。
针对多泵组泵站,智能启停系统引入负荷均衡算法,根据各水泵的运行时长、能耗数据、故障记录等信息,自动分配启停顺序,避免某台水泵因长期高负荷运行而加速老化。例如,当需要启动两台水泵时,系统会优先选择累计运行时间较短、能耗较低的两台,实现设备损耗的均衡化。
在特殊场景下,智能启停控制具备自适应调整能力。当监测到下游管网压力过高时,系统会自动降低水泵运行频率或关停部分机组,避免管网超压破裂;当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单座泵站抽排能力不足时,系统可联动周边泵站协同运行,通过调整各泵站的启停状态与抽排强度,实现区域内排水能力的最优分配,缓解内涝压力。此外,系统还支持远程手动控制模式,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云端平台直接操作水泵的启停,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保障体系:从数据安全到运维协同的全链条支撑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要实现泵站远程监控与智能启停的稳定运行,需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涵盖数据安全、设备运维、应急响应等多个维度。在数据安全方面,系统采用加密传输技术(如 SSL/TLS 协议)对终端与云端、边缘节点与云端之间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云端平台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等安全设备,定期进行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抵御网络攻击。同时,建立数据访问权限分级制度,不同岗位人员仅能查看与操作权限匹配的数据与功能,确保数据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设备运维保障是系统持续运行的基础。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采集的设备运行数据,可构建设备健康度评估模型,基于振动、温度、能耗等参数的变化趋势,自动生成设备劣化预警,提前安排检修计划。例如,当水泵轴承温度的上升速率超过历史均值时,系统会判定为潜在故障,并推送检修工单至运维人员的移动终端,工单中包含故障位置、可能原因、建议维修方案等信息,提高维修效率。对于传感器、通信模块等易损部件,系统可记录其安装时间与运行时长,到期自动提醒更换,避免因设备老化导致的监测失效。
应急响应机制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当泵站发生设备故障、管网堵塞等紧急情况时,远程监控系统会立即触发多级报警机制,通过短信、电话、平台弹窗等方式通知相关责任人,并在 GIS 地图上标注故障位置。同时,系统会自动调取故障泵站的历史运行数据与周边管网拓扑关系,生成应急处置方案,如启动备用泵、调整周边泵站运行状态等。在极端情况下,可联动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交通管理部门等,及时发布路况信息与排水进展,引导公众规避风险,形成 “监测 - 预警 - 处置 - 反馈” 的闭环应急管理流程。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 “云 - 边 - 端” 一体化架构的搭建,实现了城市排水泵站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与多维度数据融合分析,达成了水泵机组的智能启停与协同调度;依托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一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泵站的人工运维成本,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更通过精准的负荷调控与协同运行,增强了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为构建韧性城市排水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未来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还将融入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实现泵站运行的全场景模拟与预测性维护,进一步推动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