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项目包括哪些,检测指标有什么意义?-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5-11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水关乎生态、健康与社会发展,水质检测涵盖物理、化学、微生物多类项目。物理指标中温度、色度、浊度反映水体基础特征;化学指标里 pH 值、溶解氧等体现水体化学性质与污染程度;微生物指标通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判断水体受微生物及粪便污染风险。分析这些项目与指标,可助力保障生态环境、饮用水安全及生活质量。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稳定、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质检测项目涵盖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这些检测指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物理指标

温度:直接影响水中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也是判断水体是否受到热污染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水温异常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色度:反映水体的颜色深浅。一般天然水会有一定的颜色,若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色度可能会明显增加,是直观判断水质的一个指标。

浊度:表示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浊度高意味着水中含有较多的悬浮颗粒,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感官性状,也可能为细菌等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


化学指标

酸碱度(pH 值):用于衡量水体的酸碱性。pH 值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以及水体中物质的存在形态。一般来说,淡水的 pH 值在 6.5 - 8.5 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也会影响水处理工艺的效果。

溶解氧(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它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充足的溶解氧有助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促进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自净过程。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或处于低氧环境时,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可能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COD 越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越高,水体污染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 是反映水体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的指标,通常作为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BOD 越高,水体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氨氮:以游离氨(NH₃)或铵盐(NH₄⁺)形式存在于水中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氨氮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总磷:包括水体中各种形态的磷,如正磷酸盐、偏磷酸盐、有机磷等。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总磷含量过高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会促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细菌数量。细菌总数可以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但不能区分细菌的种类和致病性。水中细菌总数过多,可能意味着水体受到了粪便、污水等污染,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总大肠菌群:是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能在 37℃条件下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总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如果水体中检测出总大肠菌群,说明水体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存在肠道致病菌等病原体的潜在风险。

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一部分,主要来自粪便。在 44.5℃培养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更能准确地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程度。与总大肠菌群相比,粪大肠菌群在水体中的存在更直接地表明了有近期粪便污染的可能性,对判断水体的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水质检测项目和指标的分析,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生态环境健康、饮用水安全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