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背景下,排水管网系统建设运维有六大关键。包括规划引领、建设监管、责任落实、智慧监测、雨污分流、应急管理,共同保障城市排水安全和水环境。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排水管网系统作为城市 “地下生命线”,其建设、运维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环境质量、居民生活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基于相关政策导向,排水管网系统建设与运维存在六大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点。
一、规划引领:政策导向下的科学布局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排水单元排水设施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要求,排水管网规划需与城市总体规划、防洪规划等多规衔接,从顶层设计层面避免 “重地上轻地下” 的短视问题。各地需结合区域地形地貌、人口密度、产业布局等要素,科学划分排水单元,制定差异化的排水方案。如在新建城区,严格遵循 “雨污分流” 原则,确保污水管网与雨水管网独立运行,减少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对于老旧城区,则需通过专项规划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与管网更新,逐步解决管网混接、破损等历史遗留问题,提升排水系统整体效能。同时,规划需具备前瞻性,充分考虑城市未来 5 - 10 年的发展需求,预留管网扩容与升级空间,避免因城市扩张导致排水能力不足。
二、建设监管:筑牢质量根基
政策对排水管网建设的质量监管提出了严格要求。从管材选择到施工工艺,均需遵循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住建部要求施工进场的管材等主要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监管。例如,在管材质量把控上,优先选用耐腐蚀、高强度、内壁光滑的新型材料,如 HDPE 双壁波纹管、玻璃钢夹砂管等,以延长管网使用寿命,降低堵塞风险;在施工环节,重点监督管道基础处理、接口连接、坡度控制等关键工序,严格执行闭水试验等验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同时,建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多方责任追溯机制,对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从源头上保障排水管网的建设质量。
三、责任落实:明晰管护权责
政策强调落实排水管网管护主体责任,形成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权属单位负责” 的管理体系。《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压实属地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按照 “谁主管业务,谁负责监管” 的原则,对排水设施运行期间的维护、安全等工作进行监督。例如,城市市政管网由住建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小区内部管网由物业或产权单位承担维护职责,工业企业排水管网则由企业自行负责,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通过明确权责边界,避免出现管护空白与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排水管网管护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及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倒逼管护责任落地。
四、智慧监测:数字化赋能精准管理
随着《关于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智慧监测成为排水管网管理的重要趋势。通过在管网关键节点、泵站、排口等位置安装液位计、流量计、水质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并借助 5G、物联网等技术传输至智慧管理平台。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管网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实现管网堵塞、渗漏、水质异常等问题的自动预警。例如,当监测到某段管网液位持续上升且超过阈值时,系统可迅速定位问题区域,并生成应急处置方案,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此外,利用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可提前预判内涝风险,为城市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升排水管网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
五、雨污分流:污染防治的核心举措
雨污分流是国家水污染防治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政策明确提出,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城区原则上实施雨污分流,老旧城区则以雨污分流改造为重点,逐步消除管网混接现象。通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处理,一方面可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提高污水收集与处理效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另一方面,雨水可通过生态设施实现自然渗透、净化与利用,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各地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雨污分流改造计划,优先对污染严重、影响水体水质的区域进行改造,并同步推进排水户内部排水设施的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控制污水直排,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六、应急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现状,政策对排水管网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部门职责分工及资源调配机制。建立专业化的应急抢险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抽排水设备、沙袋、照明工具等,并确保应急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例如,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对易涝区域管网进行清淤疏浚,检查泵站、闸门等设施的运行情况;当发生内涝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开展抽排水作业,保障城市交通畅通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实现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快速响应,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在政策的指引下,排水管网系统的科学规划、严格建设、责任落实、智慧监测、雨污分流及应急管理六大关键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保障城市排水安全、改善水环境的坚实基础。只有将这些关键要点落实到位,才能推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