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水污染治理的黄金十年-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4-14 | 39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 2015 年 “水十条” 实施以来,中国以政策驱动、法律护航开启水污染治理黄金十年。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革新,深化环保体制垂直改革,构建流域统一监管体系;依托污水处理能力升级、重点流域专项攻坚,实现国控断面 I-III 类水质占比从 63.1% 提升至 90.4%,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流域优质水断面超 97%,黄河泥沙量年均减少 3-5 亿吨。全民治水模式创新与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落地,激发社会共治活力。未来将转向水生态修复,统筹 “三水” 治理,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自2015年“水十条”实施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推进水污染治理,开启了水污染防治的黄金十年。


治理背景与政策推动

2015年,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水十条”发布,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为治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2018年,部署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涉及水污染防治的有5个,包括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同时,生态环境领域陆续制修订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治理理念与体制变革

理念上,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到将“草”“沙”纳入其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调从生态系统全局谋划治水。体制上,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现有管理体系。同时,组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并在七大流域统筹设置生态环境部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强化流域统一监管能力。


具体治理措施与成效

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中国城市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不断增加,2023年达到12.67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8.69%,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7.31%。

水环境质量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国控断面I-III类水比例从2014年的63.1%上升到2024年的90.4%,劣V类水从9.2%下降到0.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也取得明显改善。

重点流域保护成果显著:长江沿线化工行业企业明显减少,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长江优质水断面已超过97%,基本实现全流域水质优良。黄河流域通过治理水土流失,绿进沙退,排放到黄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减少3到5亿吨。


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

全面推行河长制,各地不断创新全民治水模式,民间河长、河道警长、记者河长等让更多公众参与进来。此外,安徽、江苏等18个省份在新安江、赤水河等13个流域探索全流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谁受益、谁补偿”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了守绿护水的内生动力。


中国水污染治理的黄金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水环境质量得到了重大转折性变化。下一阶段,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将向水生态修复转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继续推进公众参与,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